本篇文章907字,讀完約2分鐘
中國綿陽信息網信喃清語、蜀地風情、一曲彈唱、生動活潑的道來… … 前幾天,在四川省第二屆農民藝術節群星獎評選中,我市4部作品獲獎。 其中一個是綿陽女孩魏寶懿帶來的四川清音“峨眉茶”。 隨著娛樂方式的增多,曾經流行的四川清音逐漸大眾化,瀕臨失傳的不自然境地。 但是綿陽總是喜歡清音,他們希望去演出,參加比賽,四川清音帶來吸引力,能理解四川清音的人增加,四川清音這種民間曲藝能一直傳承下去。
魏寶懿
獨特的四川特色曲藝[/s2/]
綿州的山水啊,像畫一樣美麗啊,綿陽的景點分布很廣… … 每周一下午2點,綿陽市文化館清音隊的成員們準時來到市文化館練習,彈琵琶、彈二胡、唱清音… … 配合各種樂器的樂音與歌唱腔完美匹配,洋溢著舒緩婉轉的音樂。
他們唱的是四川清音,是蜀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曲藝形式。 一般來說,以前流傳下來的四川曲藝分為說、歌兩類,四川清音歸歌。 說起四川曲藝,可以追溯到秦漢,綿陽博物館鎮館之寶的東漢說唱歌手表明,東漢時期說唱歌手在古代綿州很流行。 明清時期,蘇、杭一帶的民謠小調傳入四川,與當地流行的民間說唱歌手滲透、融解、演化,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、獨特的四川清音。 清朝中后期,四川清音發展迅速,不僅在瀘州、宜賓、重慶、成都等大中城市,而且在云南的部分地區也活躍著四川清音歌唱者。
記者說:“四川省雜志·; 文化雜志》對四川清音的稱呼非常復雜,也叫唱月琴、唱琵琶、唱小調、海湖班等。 1930年左右,重慶、成都等地相繼成立了清音歌曲改善會等藝人公會組織,恢復了四川清音這個名稱。 起初,四川清音演唱者多為一人演唱,后來改為站著唱歌,演員用右手敲擊竹鼓,左手舉手擊板,用月琴、琵琶等伴奏。 四川清音歌曲豐富,清末時約400多首,近年來約收集200多首,多根據小說、戲曲改編,如《尼姑下山》、《小喬哭夫》、《斷橋》、《昭君出塞》等,文案多樣,曲調較多
直播
流行時的四川清音
早期四川清音歌唱隊的一部分在城市茶園、書場賣藝唱歌,另一部分常年在鄉鎮市場流浪。 四川清音的曲調與四川方言的方音很好地結合,濃厚的川味,使四川清音成為一時的流行娛樂方法,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。
標題:【快訊】蜀音繞梁余三日 聲聲吟唱傳久遠
地址:http://www.durst-pro-usa.com//myjy/21851.html